网站首页 | 欢迎来到中国民办学校网 |

秘书长:钱绍东 电话:13146422688 邮箱:edu1972@vip.163.com

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制约问题
文章发布于:2009-12-12 20:51:00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吴金

     在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民办高等院校,近十几年来迅速崛起,呈现了突飞猛进、日益壮大的强势局面。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多元化的机制,许多民办院校,不论在建设规模和教学管理,教学力量上,均达到了相当的规格和水平,已成为我国高教领域中一支独具优势的生力军,分担了国家很大一批高等人才培养的任务。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成果。距今年的统计,全国民办高校本、专科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已在万人以上(包括学历文凭试点毕业的学生和地方承认大专学历的国家计划外的毕业生)。这对我国全面的人才培养工程和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经费尚不充足而社会发展又亟需高等人才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兴起,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吸引大笔资金,兴教办学,也是完全符合国情和对增强国家教育实力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中央明确指出:“要改变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特别是高等院校,必须是公办,民办同时并举。大力发展民办院校,重视与扶持民办院校,是顺意时代趋势的一项重大方针和战略性任务。再经过若干年的规范与建设,我国的民办高等院校,即国际通称的“私立大学”,将在全国高等教育阵地上,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和更大的比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当然要在国家指导下,经过一个再努力的过程,一个逐步消除主客观方面尚存在某些难点和制约因素的过程。我国教育界人士对此是充满期望和信心的。

     目前的情况是,民办院校,一方面国家重视,发展很快,并日益显示了极大的活力和优势,后劲很强,前景广阔。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为创业阶段成长中的新生事物,也还有着很大的不成熟、不完备的薄弱性和不稳定性。在建校、办学和继续发展上,面临的难点和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比国办院校要大的多和困难的多。近些年不少民办院校起伏很大,有的经受不住制约的难题,乍起则落,被迫下马,很多是在种种困难下举步维艰,勉强维持。个别的由于办学思路不对头而被淘汰的则另当别论。更多的还是有识兴学,又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和心血,有了一定的基础。只是由于种种难题的制约,而久久拓展不开路子,有的则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这是民办高教事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调整解决的大问题。各种制约因素不消除,会严重妨碍这一新事物的壮大和全国整体教育资源多元化的开拓和其巨大活力的发挥。

     民办院校创建后遇到的制约和难点,首先就是来自观念上的问题。社会各阶层人们,对新出现的“民办大学”、“私立大学”缺乏了解和认识,虽然国家确认为“社会力量办学”,但许多方面,乃至一些地区的领导人员,也认为“私人怎么能办大学”和“大学怎么能私人办”?于是条条框框相继出现,比如:只能是计划外的,只能办非学历的,只能办专科层次的,只能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只能发结业证书,实证书的,只能在名称上加“培训”或“专修”字样的,等等。近年来,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支持与推动下,民办院校可以进入全国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大系列,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大都限定在职业学院的专科层次上。这就使人们对民办高校持怀疑态度,视之为“非正式大学”的观念上的误区一直难以消除。对“职业技术学院”这个称谓。在民间还有误认为是“技工学校”的种种误解。

     在学制方面的制约,也是一个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同样是高中毕业生,一个上四年叫本科生,一个上三年则为专科生。这些年“本科热”风行,专科生很尴尬。就考生来讲,唯一的差别就是统考分数低了一点,绝不能认为是学生的才资素质有什么截然的差异。但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好学生上本科四年,上三年高职的都是次学生。这一年一字之差,却成了个天壤之别。分数差了点,命运大不同。怎么呢?到社会上看,人才招聘、职工录用、岗位选任,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堂而皇之的打出了“本单位只招聘本科以上毕业生”的牌子,高职生被拒之门外。我多次向学生们讲过:“你们是国家亟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但到社会上乃至国家部门那里却都成了泡影。很有才华的学子,成了低人一等的“准大学生”。于是一大批高职毕业生,又被迫走“专升本”的路子,不仅又要花很多钱,而且也是一种重复学习,浪费年华。加重了人们对民办高职院校的不予认可的误解和影响。据说“专升本”之后,各单位还是“登记”你的最初学历“大专生”。这实在是刁难青年学生,不讲道理了。

     这还涉及到就业上的另一个制约,即“高职”特别是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及其毕业生的社会定位问题。处于偏见和误导,很大一部分“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并不理想,并不准确。一是就业困难,一是岗位偏低,工资待遇受到很大限制。从而造成这批学生的若恼和迷茫。少部分毕业生工作一二年后成绩显著,当了一级主管或自立创业当了老板,有的考上了公务员,但也是付出了极大的艰辛。我做了十几年的民办院校工作,对近万名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处境和今后的路子,深感不安。不少学习好、品德好,很有能力和才华的学生,为一之差而找不到应有的位置和天地。应该呼吁社会各界,要正视这个不公平的有关学历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由此而来的则是民办院校的建设与资金问题。高职教育定位不准。民办院校的发展资金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生源越紧张,收入越减少,后续建设乏力,又反过来妨碍了生源的增加,陷入恶性循环。在“生源大战”、“本科院校扩招不止”的情形下,明显处于劣势。这种不健康的教育方面的畸型现象,受害最大的是民办院校。有些办学者,包括海内外热心教育人士,资金不菲,也有能力组织很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只是碍于这些制约难点,一期投入大约几千万元,搞了六七年,始终得不到批准举办本科教育或堂堂正正地办个大学,今年是二等职业学院,明年还是专科教育,档次上不去,投资日渐萎缩,学校停步不前,就失去了继续投入的积极性,失去信心乃至打了退堂鼓。

     其实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分类有序地加以放宽,允许多种形式办学,比国办大学连年过度扩招要妥当的多,有利的多。学校叫什么名称,不是本质问题,不必限制过死。

     这些制约因素反映到学生身上,集中为民办院校学生的心态定位和学业定位问题。所谓高等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究竟其社会对口位置是什么,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实用、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什么?很不明晰。大部分民办院校被限定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范围里,而实际上这不是他的长项和初衷。所以实际上仍然还是传统的普教模式,理论教育课学不深,实践实训课跟不上,实验基地建立困难,学生的学业有点不伦不类,学习情绪不能稳定。学校出于好心,帮助学生去“专升本”,这在学业上又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原则。虽然为学生适应社会找个出路,但显然是一种偏差。

     绝大多数民办院校很难避开各种制约所带来的困难。少数院校资金条件好,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每年花上千万元的宣传费、几百万元的招生“奖励”费(实即佣金),再用所谓“豪华”“高档”的高楼大厦打造“名校风貌”,极力炒作所谓“一流”品牌,用以招揽学生。以学校的扩张和膨胀为荣。明眼人都清楚,这是拿学生家长的血汗钱开玩笑。而这种纯商业性的炒作和佣金手段,近年来恶加效仿,蔓延不止,而且不断加码。事实上已严重损害着民办院校的声誉和尊严,到头来极不利于民办教育事业的协调和稳定的发展。在中国教育领域,应该加以评论和整饰,不能任其继续下去。

     消除民办院校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和不利条件,根本的还是要对民办院校,特别是民办只能举办的职业技术院校,树起一个正确的认识,确立民办教育和民办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特殊性质和应有的重要位置。尽快地按照规范的要求同全国统一的教育平台真正合拍与接轨。也就是为这类的民办院校“正名”、“正位”,名正言顺,制约和偏见自然减少。

     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立体性结构而不是一条直线;是一种网络而不是一个平面。在初、中、高三个档次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也必然有其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复杂的要求。普高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目标的两种教育方式,前者以学科教育为中心,后者以实践教育为中心。如果就前者着重于系统知识和学术思维训练,而后者则着重于实用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这两种类型的高等人才,都是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中亟需而不可或缺的,只有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的不同,没有社会等级的差别。按照国外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或者说是一种惯例,普通大学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各成体系的两个并存的高教系列,二者互通而又互补,多数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制为四年乃至六年至九年(包括实习学期,如德国),高等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同样可以获得学士以至博士学位,成为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很重要的高等人才。在美国普通大学毕业后,很多人还要再到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两年,就会得到更高的就业岗位。我国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张尧学司长)前两年在一次会上曾讲过这个意见。现在应该明确和确定下来。给民办高校一个发展方向和空间。许多进入普通高校统招系列的民办院校,已基本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只要从“低一格”的束缚中放开,略加充实与调整即可迅速提升。这对于民办院校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均十分迫切十分有利。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看法,既然我们十分重视和亟需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那就应该充分给予明确的定位和发展的空间,明文宣传不论民办也好,国办也好,高等职业教育不是分流“高考落榜生”的二等大学或“非正式”大学。目前的三年学制,绝不能搞成本科教学的压缩。如确需为四年学制,那就改为或部分学院改为四年学制。对以三年,四年的学制之分来叛定人才的高下,实在是太无知的偏见了。如果办三年高职高专,而社会用人单位仍然打出“非本科四年毕业者免谈”的糊涂招牌,那我们还办高职高专学校干什么呢?毕业而不被认可,就业吃大亏,那就等于是误人子弟的教育。我们不能让这批被带上不公正帽子的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们,再遭受无端的委屈了。应该考虑的是,分档降分录取民办高职学生,这种分流的办法是不是科学的和真正公平的,是不会造成人才培养不规范的不良后果和错位的弊端。应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加以辨析。

     至于说大学教育的“民办”和“国办”,只是投资主体的不同,应该说更不是什么教育的本质问题了。这方面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怀疑,随着事业的发展,已日渐淡化。但以此来限定办学层次和范围,只能走一条路,仍是不合理的看待。一个学校是否合乎高等学府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合格与水平。民办院校建立不久,规模与实力,不能同国办老校、大校相比;也不能以规模越大、楼房越多的标准来衡量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相互攀比也是没必要的。民办高校,规模可大可小。叫大学也好,叫学院也可,这无关大体。国外的麻省理工学院和过去的协和医学院、中央军事学院、北京医学院乃至再早的“美专”、“艺专”等等,也不比现在的“大学”低一格。

     关键在于教育教学质量怎么样。作为民办院校自身,目前所追求的,当然有规模效应的一面,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准确的社会定位和办学定位。以教学与管理的质量立校、质量强校。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难点,已直接落在民办院校方面。多数民办院校,极力想摆脱三年制高职的困境,就没有把办学和教学的重心,真正落实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上来。基本上还是普教式运作。没有充分体现重实践教学的优势和特色,生源和毕业生两头都会有问题。就业自然不会太好。这需要民办高职院校在自身建设中加以解决,不然就会高不成低不就,路子越走越窄。社会再支持也是没有用的。办出特色来,国家会更加支持,对生源的吸引力也会增强。

     我国民办院校在困难中成长,生命力还是很强的。只是由于主客观尚存在的各种制约,走在一条发展中的不平坦的道路上,总体上还是一个教育大环境中偏弱势的群体。需要国家为其正名,给予更大的扶持,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可与理解,需要国办院校给予多方面的支援和帮助。有了这些实际的推动与促进,我国的民办院校,必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显示出自身的活力和优势,再上新的台阶,在祖国的人才培养工程和全国教育事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更多品牌院校

网站承办:北京东慧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民办教育促进会
中国民办学校网 www.zgmbxxw.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7101号-1

返回首页
联系方式